
在沙漠正午拍驼队,阳光把液晶屏照得发白,根本看不清参数;在古镇深夜拍灯笼,光学取景器里一片漆黑,对焦全靠猜 —— 选取景器这件事,旅拍时选错了,再好的风景也可能拍砸。光学取景器和电子目镜各有脾气,摸清它们的性子,才能在不同场景里得心应手。

光学取景器像块直接开在机身上的小窗户,光透过镜头直接进眼里,不费电是最大优势。在续航焦虑的长途旅拍中,这一点尤其重要:在无人区拍星空,省下的电够多拍半小时;在高原追野生动物,不用担心突然关机。但袖珍相机的光学取景器常常让人哭笑不得,视差大得离谱 —— 明明对着花丛中心,拍出来却偏了半朵花;放大倍率小,看着像从钥匙孔里看风景,拍远处的雪山时,连轮廓都辨不清。反倒是单反的光学取景器靠谱,视差小,影像细腻,正午拍峡谷时,岩石的纹理都能看得清清楚楚,可惜一到弱光环境就歇菜,拍溶洞里的钟乳石,取景器里只剩一团模糊的影子。

电子目镜则像个迷你显示屏,靠传感器实时传输画面,耗电是肯定的,但胜在灵活。在逆光拍湖面时,它能把过曝的警告直接显示出来,调整参数时画面跟着变,心里踏实;在夜市拍小吃摊,暗光下也能看清对焦框,连油锅里溅起的火星都能锁定。最妙的是能预览效果:调白平衡时,暖黄的街灯会不会偏色,一眼就能看出;用黑白模式拍老巷子,当场就能判断对比度够不够。只是画质稍显粗糙,放大看时像蒙了层纱,拍细腻的叶脉时,总觉得差点意思。
旅拍老手都懂,这俩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。爬雪山时带单反,光学取景器在强光下看得清,省电解急;逛夜市时换微单,电子目镜能应付复杂光线,还能预览滤镜效果。就像带两双鞋出门,登山鞋抗造,帆布鞋轻便,各有各的用场。
说到底,取景器是眼睛的延伸,顺手最重要。在草原上追羊群,光学取景器的反应速度让人安心;在古镇拍屋檐,电子目镜的实时预览能避开反光。无论选哪种,能让你专注于眼前的风景,就是最好的选择 —— 毕竟旅拍的乐趣,从来不是纠结器材,而是定格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。